9月23日,新西兰工作关系与安全部长Brooke van Velden宣布,新西兰将推出一部全新的《就业休假法》(Employment Leave Act),为雇主与雇员提供信心和确定性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本次主要改革内容包括:
年假:入职即累积,灵活度拉满
现行《假期法》(2003 年制定)要求员工在同一雇主处工作满 1 年,才能享受至少 4 周年假;而新方案彻底打破 “等待期”——从上班第一天起,年假就按工时实时累积,每工作 1 小时可积累 0.0769 小时年假,折算下来全职员工全年仍能享 4 周年假。
更实用的是 “使用规则”:以往请假得按 “整天” 申请,哪怕只需要 2 小时处理私事,也得扣 1 天年假;现在直接支持 “按小时核销”,请 2 小时假就用 2 小时年假,精准匹配碎片化需求。此外,年假折现福利也升级了:现行法律每年仅允许兑现 1 周年假,新提案则放开至年假余额的 25% 可兑换现金。比如你有 20 天未用年假,可自主选择将其中 5 天(25%)折算成工资领取,既帮假期余额多的员工 “盘活权益”,也能减轻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假期负债压力。
病假:入职就能领,兼职员工权益有调整
过去员工需工作满 6 个月,才能每年享 10 天带薪病假;新制度同样实现 “入职即享”——每工作 1 小时累积 0.0385 小时病假,全职员工全年仍能拿到 10 天,且使用时也支持 “按小时计算”,比如半天病假只需核销 4 小时额度。
需要注意的是兼职员工的变化:此前无论每周工作 1 天还是 4 天,兼职者每年都能享 10 天带薪病假;新规则下则按 “实际工作时间比例分配”,比如每周工作 2 天(占全职工时的 40%),每年只能获 4 天带薪病假,权益与工作时长直接挂钩。
家暴假、丧假:同步 “入职累积 + 按小时用”
不止年假、病假,家庭暴力假和丧假也跟随改革节奏:从入职第一天起开始累积额度,使用时同样支持按小时申请,无需再为 “半天处理家事” 被迫请全天假,更贴合职场人应急需求。
临时工:新增“假期补偿支付”(LCP)
非固定合同的临时工人不再享受年假与病假,而是通过“假期补偿支付”(LCP)获得薪资补偿,比例为12.5%,高于现行8%的PAYG(按工作计算假期补偿),涵盖病假补偿。全职非固定薪资员工加班时,将获得LCP而非额外假期累积。政府承认,这一变革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成本。
产假归来员工:休假按全额工资计算
新规规定,产假归来的员工将获得更高的年假,休年假时按全额工资计算,而非产假期间的工资水平,不再因休育儿假而降低收入。但对于依赖佣金或年度奖金作为收入主要部分的员工来说,年假将只基于基础工资,不再计入额外奖金或佣金。
新西兰工作关系与安全部长Van Velden 特别强调,这次改革最直观的变化是 “计算方式简化”:“过去多种复杂的假期计算方法将彻底消失,未来所有假期都用单一标准算。对多数人来说,休假权益本身没减,只是享受权益的‘方式更简单了’。”而改革中让人暖心的,是对 “父母” 和 “临时工” 这两大群体的倾斜:
产假返岗父母:终于不用再担心 “休年假反而降收入”!旧制度下,不少父母休完产假回公司,休年假时只能按产假期间的工资标准算;新政明确,这类人群休年假时,直接按 “全额工资” 计算,收入权益稳稳落地。
临时工:“储存式年假、病假” 对没有固定工时或持续雇佣关系的临时工来说,本就不实用。现在改为 “假期补偿支付” 后,相当于给临时工间接 “涨了 4% 的工资”,权益更贴合他们的工作特性。
假期制度也是新西兰民生福利体系不断完善的缩影,通过调整可以兼顾员工权益与企业发展,让 “宜居宜业” 的标签更亮眼。